最近跟老公搬回鄉下老家~真的有點不習慣因為要

買些東西就需要開半個小時的車才能買的到

真的很不方便,而且也沒什麼優惠或折扣,加上來回

的油錢..算一算還真划不來,可是剛搬回老家有些東西又不能不買

像是成就每一個孩子 就非買不可,因為超實用的,還好我常逛的這間網站

優惠或折扣也不少,整個買好也幫我省下很多私房錢~跟購物時花費的時間

↓↓↓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

我要購買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成就每一個孩子》A Fair Chance For All: Every

    打造人本環境,教出快樂小孩!──家長、老師、學校共同撐起「以孩子為中心」的百年大計

    繼《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後,陳之華與您分享她從芬蘭到台灣的教育現場觀察

    讓家長、老師、學校共同撐起「以孩子為中心」的百年大計
    成就每一個孩子??打造人本環境,教出快樂小孩!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在哪裡?
    以孩子為中心,而非以熱中目標的家長和官僚的好惡為重。
    「以孩子為中心」的真義是什麼?
    從更基本、更人性的角度思考孩子的可能需要,然後施予尊重孩子感受的教育,絕非放縱寵溺。
    ※※※※
    2009農曆年前,陳之華回到睽違六年餘的台灣,兩個女兒也在開學後分別進入國一和小五。
    從他鄉回到家鄉,原本以為熟悉的環境能夠讓兩個孩子快樂學習,
    沒想到,擁抱她們的卻是一連串的考試、寫不完的作業……

    開學才三週,幾乎已經考完芬蘭學生一年的分量。
    老師也無奈地說:「段考前,還會有更多、更瘋狂的情況,這裡就是這樣……。」
    這讓陳之華不禁感嘆:經歷過所謂的「教改」、走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
    怎麼我們的學校教育不但沒有更活潑、更有效率、更多元、更趨於人性,
    反而難度更往低年級延展,升學壓力也不斷向下伸手;
    整個教學的導向,仍然是以考試、排名和相互較勁來主導?

    旅居北歐六年,出了兩本暢銷書,到處都有人問陳之華芬蘭教育的特色在哪裡?她總是肯定的說:「以孩子為中心。」不論政府、學校、老師、家長都以孩子的需求為最優先,協助孩子培養一生受用、帶著走的能力,永遠幫孩子留一扇機會之窗,就是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訣所在。

    從赫爾辛基回到台北,一年多來,陳之華不改初衷的分享「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觀點,藉著受邀至各地演講、書寫專欄的機會,近身觀察第一線的老師、官員,還有家長,也從女兒的學習歷程與體制直接對話。陳之華焦急的伏案寫下一篇篇觀察心得,對照芬蘭在師資養成、政府支援、社會機制上所做的努力,期盼為台灣教育大環境帶來更多提醒:
    教育,視孩子權利為最先,強調基本能力的養成;
    學校,重視過程而非結果,不標榜鑑別度與分數;
    老師,旨在引出學習樂趣,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長,給孩子賞識與尊重,學習靠時間不靠壓力。

    此外,對於近來正熱的少子化問題,以及有關公務員的考評制度,陳之華也提出了值得省思的可行建議。













      作家 吳祥輝
      作家 林良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洪蘭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柯華葳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 劉欽旭
      板橋地方法院少年保護官 盧蘇偉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 蕭慧英
      (以上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好評推薦

      作家 吳祥輝
      感謝之華一而再,再而三地為台灣教育注入芬蘭的新鮮空氣。媽媽淑女主演「愚公移山」,值得鼓掌起立。
      「芬蘭不採精英教育,認為教育資源是所有人共享。」「芬蘭希望培養孩子一生受用的能力,是具備批判性的思考力。」「他們要孩子寫報告、論文,願意給孩子更多的時間思考,好讓孩子在理解後能夠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不只是一味拷貝或死記他人的學問。」這類的原理原則經過她的書寫,呈現出最真實的「教育現場」。芬蘭「給孩子成功機會」的方法,和台灣真的很不一樣。
      「要改善最後的教學成果,唯有先改善教導的方法。」書中的這段主題,讓我想起一件往事:
      「我要去給小學生演講,該講甚麼?」我問十六歲的小兒子。他毫不遲疑地說:「不好吧。你講的話小孩子聽不懂啦。」「你沒當過小孩子嗎?我們不是有講過很多話嗎?你都聽不懂嗎?」我也不含糊,馬上啟動正當的「父權防衛系統」。「也是啦。」他說完就不理我。好像懶得理會我的不知天高地厚。有點宣示「知子莫若父」的歷史,早已被「知父莫若子」的新時代結束。真的嗎?
      我計畫把演講搞成「抱怨大會」。讓一大群國小四到六年級的小朋友當主角。我「聽為主,說為輔」。順便教他們怎麼把抱怨說得更漂亮清楚。為了助興,我準備了幾十份小禮物,幾乎都是我在國外旅行所買的紀念品、書和畫冊。「有抱怨就有禮物」是我預定的基本原則。全家人聽我這麼有勇氣兼創意,都跟我一樣興沖沖,還幫我琢磨再買些甚麼小孩喜歡的「獎品」來補充,以防抱怨太多,獎品不夠。然而,這點子似乎被認為不妙。演講前幾天,學校給我一個他們覺得比較恰當的題目:分享旅遊見聞。
      客隨主便,就不抱怨囉。「只要站起來講話,就有獎品。」這一宣布,整個教室變成立法院議場,一個個小朋友都搶著要講話。「你最喜歡誰?」說喜歡異性同學的最多,喜歡同性的同學的也有,最喜歡媽媽的只有兩個。媽媽別傷心,爸爸槓龜。說喜歡爸爸的一個也沒有。
      發言太熱烈。通通有禮物。沒法一個個發。「剛剛有站起來講過話的,請到前面排隊領禮物。」每次總排上十來個。教室早就和「十元」「十元」的菜市場一樣熱鬧非凡。我逐一發禮物,大聲問:「請大聲說出來,這個禮物要送給誰?還是自己留著?」說要自用的不多。害羞的或說得不清不楚的,會被我要求說到清楚為止。你相信嗎?絕大多數的受禮者都說得出要轉送對象的名字。
      「要聽我說哪個國家?」超過三分之二的小朋友舉手,還邊叫著國家的名字。「點到的才能說,才有禮物。」我走到行列間,一個個問。「我我我,我要說。」此起彼落。我根本記不全被點的國家。記憶最深刻的是一位女生要聽葡萄牙。「為甚麼妳想聽葡萄牙?」「因為我喜歡吃葡萄。」像這類爆笑的對話層出不窮,真是 high 到最高點。
      我隨便混了幾個國家湊數。既不想說這些,小朋友點了二、三十個國家,我要如何厚彼薄此?「喜歡哪個國家就自己回家上網去查。這才是真地喜歡。」這是我真正想說的。
      又該發禮物了。「將來想要幹甚麼?」男生少有說知道的。女生的志願比較多元化,畫家,作家,音樂家,老師等等都有。幾番排隊下來,禮物所剩不多。最後的幾樣禮物相對比較值錢。每樣都由兩三人角逐。「要禮物的出來講為甚麼你喜歡這禮物?為甚麼這禮物應該送你?」又是「我我我」。我信手點出每一波的角逐者。他們都能說上一段有的沒的。
      「要給誰,你們決定。用吼的。哪個名字最大聲,就給誰。」我火力全開地吼著。評審群眾的吼叫聲簡直像世界杯足球賽。默契十足,聲勢大多立分高下。難得勢均力敵的,就再喊一次。喊到分出勝負為止。
      「還有郵票嗎?」助理小妹馬上把送剩下的郵票交給我。她是我現場臨時應徵挑選的。郵票好像有兩百多張,面額幾元和幾十元的都有。都是我到各地演講,邀請單位送的特製紀念郵票。郵票得小心翼翼地從紀念郵票專冊中一一取出,請個小女生幫忙比較保險。她很細心,總共幾張?還剩幾張?都數出個數字。
      「全部送給一個人。叫聲決定。」稍靜片刻。「大聲叫出這個人的名字。」天啊。竟然萬眾一心,眾口鑠金。孩子們大叫的名字是「繆老師!」很感人的結局。
      這場「實驗演講」讓我開心好多天。台灣的孩子原來是這麼熱情和樂於分享。恰如台灣四季如春的慷慨大方。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創會理事長 蕭慧英
      唯一以親身經驗比較芬蘭即台灣教育的書。教育部長必讀!老師必讀!父母必讀!
      芬蘭與台灣教育的差異,在於大人們是否真的相信守護孩子的生命,比什麼都還重要。期待教育部長也能誓言「成就每一個孩子」,父母、老師更應該站出來捍衛這個理念。
      感謝之華及女兒願意回來台灣接受台灣教育,親身經驗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辛苦你們了。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柯華葳
      台灣孩子和芬蘭孩子一樣優秀,但陳之華觀察到「芬蘭用較少時間和力氣就達到了整齊的高素質」。台灣父母,你甘心嗎?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 劉欽旭
      這是一本大多數人都該看的好書。
      家長應該看,分享尊重並賞識孩子青春與課業雙軌運行的方式。
      老師應該看,內省專業自主的實踐與工會尊嚴價值的實踐。
      學童應該看,從教師角色及教育制度看看自己的成長理論與挑戰。
      官員應該看,體會溝通比評量更重要,得到工作者信任的政策,推動更順暢。
      人口專家應該看,跳脫數字回到適婚男女的處境分析少子化危機。
      人人都應該看,跨越東西化的學習與教養分享故事,生命可以溫故知新。

      板橋法院少年保護官 盧蘇偉
      這是一本好書。賞識孩子的獨特,就可以看見孩子的天才和希望!



















    • 作者介紹





      陳之華 (Yolanda Chen)

      目前旅居澳洲坎培拉,曾居住於北歐芬蘭六年,亦曾旅居於英國曼徹斯特、美國夏威夷、西非洲奈及利亞等國多年,行旅足跡遍歷四十餘國。現為自由作家、專欄作者;近年來專職於書寫與演講分享。

      著有《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芬蘭、台灣、澳洲,陳之華與女兒的學習之旅》、《美力芬蘭:從教育建立美感大國》、《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芬蘭教育給台灣父母的45堂必修課》(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成就每一個孩子:從芬蘭到台北,陳之華的教育觀察筆記》(天下雜誌)、《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木馬文化)等書,其中多本榮獲台灣各大書局之強力推薦好書與人文科學、親子教育類年度暢銷好書、選書與多處地方縣市政府之優質推薦好書。

      Email:yolandachen24@gmail.com
      臉書:陳之華Yolanda Chen

      作者相關著作:《





      成就每一個孩子-目錄導覽說明



      • 作者序孩子的潛能,無限寬廣
        前言保護,是尊重的開始

        第一章從赫爾辛基到台北
        不同的學習進程
        學習的樂趣
        數學不只是演練與計算
        將數學運用於生活才是成功
        給孩子成功機會,他們會學得更好
        自我突破才是競賽重點
        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
        差點理論與公車行車之道
        東西教育觀的差異
        揚優批劣不是最好的
        第二章老師辛苦了
        老師,才是關鍵!
        教師尊嚴,來自專業
        好成績,來自多元能力的好老師
        理論與實務並重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老師
        老師辛苦了
        他們竟然可以選老師
        為何不敢跟老師說?

        第三章與孩子一起蛻變
        讓幼兒充分體驗與探索
        發展學習樂趣,幫助孩子去探索
        享有公平的成長與學習起始點
        女兒的同理心
        與孩子一起蛻變
        青春與課業可以雙軌運行
        活在當下
        教育貴在養趣
        孩子的潛能需要空間與時間來開發
        賞識與尊重
        尊重來自恰如其分的教育
        第四章親師齊力,共同撐起百年大計
        誤解
        相互提攜取代相互責備
        回到事物的根源
        溝通比評量更重要
        再思考一下「不適任」
        為何人才變庸才?
        工會是專業與尊嚴的保障
        對談機制
        芬蘭的教師工會
        工會的角色

        第五章少子化背後的省思
        養不起
        對生命權的重新省思
        為育兒津貼生孩子?
        瑪莉老師的產假
        史帝芬老師也有產假
        生養兒女的假期可以有多長?
        托育中心
        找回幼兒教育的初衷

        後記外國月亮,從來就沒有比較圓

















      作者序孩子的潛能,無限寬廣

      二○○九年一月中旬,離開居住六年的北歐芬蘭,回到再熟悉不過的家鄉台灣。女兒們開始銜接國內的國中、小學業,我們一家也再次展開在這片土地上的生活。
      數不清的好幾個晚上,我和孩子一起觀看電視晚間新聞時,總會出現一、兩則社會新聞的報導:一個被生活逼迫的低收入戶家庭,父母帶著孩子們燒炭自殺;一位遭受生活打擊的父親,帶著兒女投河自盡;在課堂上遭受教師羞辱責打的小學生,來不及接受社工救助的母女共同自絕生路等。
      點點滴滴的社會現象映入女兒的眼底、心裡,大女兒有一天問我:「可是,媽咪,我們社會課本上寫了,考試也考得很多,就是說社會福利是我們國家的重要政策。這樣一件件的可憐事情發生,我們的福利國政策是應該怎麼辦呢?」
      從北歐搬回台北半年不到的大女兒,手中拿著國一下社會課本翻找到「公民篇」裡的「社會福利」章節;她口中念著、手指滑過的那一段課文,特別說明了我們社會福利的基本觀念與政策,正是落實一個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基礎。課文裡也同時指出:「社會福利的發展,一方面是因應社會變遷所引發的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增進人民的福祉,提高生活品質。」
      望著一臉疑惑的女兒和她手上的社會課本,我有點茫然了,腦際還縈繞著電視新聞主播快速講述那一件件社會新聞的聲音,以及 SNG 連線裡的悲慟畫面。這是很難讓她完全理解的困境,因為書本上講述的、考試考過的福利政策與思維,和我們現實生活裡的所見所聞,實在有滿大的落差。

      為孩子許下的未來
      數週後,我在孩子房間書櫃上方的箱子中,找出她國一下的社會課本與各種講義、考卷,仔仔細細地再讀過。沒錯,課本和講義中都指明:依據我國憲法,社會福利是國家的基本國策之一。這樣說來,現階段所有台灣國一的孩子們都曾經讀到:「行政院政策綱領載明,我國應建構以社會保險為主,社會津貼為輔,社會救助為最後一道防線的社會安全。」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社會安全等等概念,或許對於我們一般人和多數的在學孩子們,可能不過是課本裡的一個篇章,以及幾項考試的測驗題目,和你我周遭的現實生活世界似乎仍有一段迷濛遙遠的距離。
      我們的孩子們大多只能背了、考了課本裡的知識,卻未曾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辨討論和深入了解這些社會福利與安全,對你我以及下一代子孫的生活,究竟會帶來什麼樣的重大影響。或甚至只是暫時放下課本,張開雙眼觀察周遭的環境一番,再進一步思索,這些社會現象以及「希望」能造福人群的社福政策、制度,短、中、長程的趨勢,和政策目的、概念與終極目標,到底所謂何來?你我能對這些白紙黑字寫在憲法、課本中的社福思維與願景,有些什麼樣的期待?
      回到台灣一年多來,我持續為不同的報章雜誌撰寫專欄,也有機會到各縣市,包括金門、澎湖、花蓮等地的學校(高、國中小)以及大專院校、圖書館、教師會、家長聯盟、中央與地方教育機關等等演講與分享。每一回,總期盼在分享芬蘭教育理念的同時,能與大家一起回到更多基本面與人性層面上去思考。
      就像我曾經在旅居芬蘭的六年中,透過對於芬蘭教育的第一手體認、觀察、研究、訪談而化作了我的第一、二本書;這一年來與台灣教育現場的最直接對話,以及經過對於自己家鄉這一年來美麗與哀愁的感觸,也一篇篇呈現在報章雜誌的專欄中,更成為我這本書所希望舖陳的終極關懷。
      在國內「少子化」現象與議題已然吵得震天價響的今日,我以北歐的社福體系作為回到台灣所寫下第三本書的終曲;介紹了芬蘭的托育制度與父母親職假期、津貼等等的社福與保險制度,不過是希望大家先將這些篇章當成序曲的故事來聆聽,如果您覺得有意思,就請再深入去思索,這是否可能有助於提供解決我們現有問題的參考之外,還能為我們社會「生、養下一代」困境,創造出怎麼樣的光景與未來?
      當然,我在寫作途中,也曾幾度停筆思索,出書之時想必會有人問道:「我們又不是什麼『社會福利的理所當然』國家,介紹這些福利政策與措施,與我們有任何關聯嗎?」
      有時,述說一種模式與政策,並不必然會對自身環境產生最直接的衝擊與關聯,卻能間接的促使自己去思索生活周遭的最急迫問題,進而發現不同的解決方法與思考模式。從我們自己的國一社會課本所教導內容來看,我們還真是在資本主義運作之中,努力邁向社會福利國家的發展道路上,如果有所進步,那可真是全民之福。

      回歸基本面思考教育
      其實,從北歐及芬蘭的發展道路和現今成就來看,傳統與現代、自我與社會、科技與自然、機械與人性、工作與生活,確實是可以同時擁有與兼顧的。而生育、養育子女,也已經不必然是犧牲婦女的生涯就業與就學研習規劃。女性的人生道路選擇,不該是只能走向家庭與職場的「零和」競爭模式,而應是更多元、更彈性的寬廣天地。
      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男性的「父親角色」也應該更加被鼓舞、補助,因為這是一個社會除了經濟發展面向之外,另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面貌呈現呢。芬蘭及北歐在此方面的運作相當成熟,我們不妨敞開心胸來認識與了解。
      北歐國家的繁榮與進步,極少會為了只急於先求取功名、成果,而要去犧牲人們的生活與環境。不論是經濟發展還是環境永續經營的取捨上,或是攸關孩子們的就學與成長上。所以,芬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的最貧困、殘破年代,就已堅定地走向社會福利體系,因為他們深信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照顧人民與社會的公平性。芬蘭人深信,錢與經費的多少始終不是最大的問題,重點永遠都在如何有效率的用錢。
      所以,他們從一九四八年就實施全世界第一個學童免費營養午餐制度;而芬蘭的工會體系,尤其是早在一八九三年就開始運作的教師工會,二戰之後更走向各級學校體系的教師團體逐步自行整合成為教師總工會。芬蘭今日的成功,對芬蘭人來說,正是社會福址與經濟發展雙軌併行的實現。
      或許因為我曾在相當不同的文化環境與國家居住過,許多事物之於我,不再只是文化與國度的不同,反而會讓我更想要去了解「人」與「教育」的根本,是要為我們的子女、為我們的社會國家帶來些什麼?所以,我總會在分享理念的同時,希望以更貼切的比方與說明,來闡述心中的想法與期盼,好讓大家能更加明瞭,凡事都應該回歸基本面去思考的真義。
      曾經,我在演講會中提過一個比喻:如果有個家庭生了四個孩子,前兩個孩子相當聰穎、用功,一路念書拔得頭籌,成績總是遙遙領先;但第三個孩子念起書來,就是經常性的頭痛、牙疼、鬧肚子,看起來好像完全不似一塊「讀書的料」;而最小的孩子,正好是輕度身心障礙,未來可能需要更多長期的照料扶持。
      如果你正好是這四位孩子的父母,請問你將會如何運用家裡現有的資源與教育預算呢?是要拿出最大比例的資源與預算,只專門去栽培最「優秀的兩個孩子」?還是你會好好思考,並運用現有或僅有的教育經費資源,給予最需要照顧的孩子最多的關懷,並均衡地讓四個孩子都能獲得最佳的成長,日後並能各自有所專長?
      你是否衷心希望他們四位都能獲得到最適當的教育,找到自己最適合的一條出路,並使他們在未來都能有自我實現的機會,以及最起碼照顧自己的能力,和追求美好生活能力的基礎?
      如果,你只想將資產都給最資優的兩個孩子,卻長期忽略漠視後兩位,然後有一天告訴前兩位說:「日後弟弟與妹妹的一生,全靠你們了。」你能確定前兩位子女日後不會被疏於照料、培育而成為家中頭痛的弟、妹給拖垮嗎?你能確定他們真的有辦法照顧弟妹一輩子,還是在兄長自組新生家庭都自顧不暇之際,還要被三不五時的貧苦無依弟妹所攪擾?原本可以一起成長、適性發展的幼輩,反而成了長輩心中的另一個痛處?
      當我在台灣各地分享芬蘭教育的哲理與思維時,我時常思索,或許教育真應該首先著手去發覺的問題,就在這「四個孩子」的教育經費運用分配上吧。對於父母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最好的教育資源分配與教育方式,絕對是使每個孩子都能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在孩子們的教養與教育學習過程中,讓他們都擁有「成功的機會」,藉著殊途同歸的機制,找到最適合孩子自身特質的方向,讓他們在不急躁、不比拚的教育環境中,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是一輩子都能帶著走的能力。

      美好的機緣與收穫
      二○○八年四月,天下雜誌群的親子教育總編輯琦瑜來信,邀我撰寫教育與教養的書籍。當時我手邊正好有其他的書約,所以一路展延到今日才得以和各位見面,這是我的第三本書。雖然這三本書分別由不同的三家出版社出版,但每次的合作都是美好的機緣與絕大的收穫;兩年前,雖沒有機會即刻與琦瑜合作出書,卻有緣分開始為《親子天下》雜誌撰寫專欄。
      一路寫來的專欄,得到不少來自各方的迴響與共鳴。這本書裡收錄了部分我在《親子天下》專欄裡的文稿,以及幾篇其他報章雜誌上刊登的專文。但是,這本書裡面,仍有超過七成以上的文字,是我專門為本書所書寫的。
      我花了不少篇幅介紹芬蘭的教師培育與教師工會的機制,主要原因莫過於當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教育現場都能有成功的機會時,如果我們的教師與教育體系無法理解何謂「成就每一個孩子」,而仍是過往以來最傳統的單一模式在教導與評量孩子,那我們衷心期盼要能成就每一個孩子、賦予他們成功機會的想法,其實現的可能性,絕對遙遙無期。所以,教師永遠是教育現場能否成功開拓更寬廣、更人性視野的最大關鍵!
      教師的訓練與養成、教師的尊嚴、專業、視野、寬容、耐心、同理心等等,除了是教育界的重要關注之外,更應該成為社會的核心關切所在。書中所談論教育師資的養成、工會組織的發展等公共議題,將會深遠影響著你我的孩子,以及接續下來新生世代子孫的教育與發展,更會長遠影響我們社會的未來。
      這本書,與我前兩本書《沒有資優班,珍視每個孩子的芬蘭教育》以及《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芬蘭教育給台灣父母的45堂必修課》較大不同之處,在於裡面有不少篇幅文字的書寫,是在我們搬回國內後所面對的教育現場,字裡行間夾雜了更多你我都已然熟悉的學校、教室與親師交流的場景。
      對我而言,不論是在北國芬蘭的環境裡書寫,還是回到台灣來寫作,只要是介紹或是講述「教育」,我看到的,從來都不是只有北歐與芬蘭,而希望關切的重心永遠是教育的本質,以及對於人的關懷與愛護。任何足以觸動我內心深處感受的人與事,才是使我願意持續書寫、關注與研究的動力。至於國界、文化、歷史、社會的分野之於我,更早已式微退隱。
      每當我發現,我在北國看到清徹、望不見邊界如大海的廣闊湖泊時,我讚嘆的,絕非只是北國芬蘭明媚的湖泊風光,而是大自然共有共享的萬物之美呢。希望書裡有值得您深思的想法與觀點。任何一扇窗的開啟,就像是人類對於大自然裡引人探究的深奧之祕,那份充滿了無限好奇與敬畏的心思;同樣的,一個孩子的潛能,也正像開啟一扇窗般的無限寬廣,他所需要的,正是你我的那份敬重、期待、呵護。

      前言保護,是尊重的開始

      一個夏日午後,我們漫步在赫爾辛基港灣前的「市集廣場」(Market Square),享受多日陰雨後的難得豔陽高照;我和女兒們逛了好一陣子之後,就坐在市集攤販前津津有味地食用著道地的芬蘭鮭魚湯,配上馬鈴薯碎塊炒香腸。
      海風徐徐吹來,喝著北國風味濃湯的小女兒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說:「媽咪,前幾天,我們學校來了兩位老先生,他們跟大家講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那是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因為蘇聯的軍隊打進了芬蘭,所以在當時才五、六歲的他們,就被心疼孩子受苦的父母送到隔壁的瑞典避難……。」
      看著當時才九歲的小女兒,絮絮叨叨轉述兩位鬢髮已蒼白的芬蘭長者為孩子們拼湊起來的歷史點滴,腦海浮現出他們幼時倉皇離家的茫然,心中很是不忍。這群孩子抵達瑞典後被不同家庭輾轉收養,度過雖然平靜無戰亂但孤苦、失落的少年歲月,戰爭結束後終於有機會重回故土,卻已是將芬蘭語遺忘大半的成年人,家園不在,親人也已亡故……小女兒充滿憐憫的語音未歇,我早已目眶盈淚。
      因為戰爭而必須逃離家園的各類悲劇,古今中外皆有。父母被迫將孩子有計畫的送走,然而在歷經戰亂流離年月之後,孩子們終獲保全、成長並平安回返家園的成功例子不多。在當時艱困的時空背景下,芬蘭這些走避他鄉的孩子,儘管在日後要面對重新認識家鄉、語言與親人的困頓,但芬蘭與瑞典兩國合作保護了高達七、八萬株民族幼苗的成就,起心動念就只是人口數不多的芬蘭人深刻了解,必須盡全力保住自己的年幼子民,國家民族才有未來。

      盡全力守護幼苗
      歷史,從書上讀來是一番滋味,但由當事人娓娓道出,卻又是另一種情感的衝擊。當時的小女兒,平常可不像姊姊,一回到家總會習慣性地詳述學校和同學間的各種細節。那天在市集廣場上,卻一反常態的將在學校裡聽來、兩位老伯伯述說親身經歷的感受,和這段芬蘭的傷痛戰亂歷史,描繪的如此認真、深刻,讓坐在旁邊啜飲著鮭魚湯的我,淚水不斷地在眼眶裡徘徊。
      保護,盡全力的保護,是北歐國家尊重生命的開端;不僅對於幼齡子女的生存如此重視,對於死難同胞的最終悼念,也是以同樣的心意給予尊重。一九四九年,二次大戰結束後的第四年,稍從戰火蹂躪下獲得少許喘息的芬蘭,將所有因戰爭而身故的子民,無論是戰死沙場的軍人,還是遭無情戰火摧殘的平民百姓,一律以最高規格舉行葬禮,並在墓地豎碑篆文以述說哀思。
      生者,生命的延續應當受保護;死者,生命的尊嚴應當受尊重。因為這一場戰爭,芬蘭讓社會上絕大多數人贊同全力改善對殘障人士的照護,也更重視對傷者的醫療和撫慰。這是身為戰敗國、滿目瘡痍、受到蘇聯威逼償還鉅額賠款的芬蘭,在自身依舊窮困時,所仍然堅持對於生命的尊重與保障。
      走過芬蘭東西南北各城鎮裡的市民公園、教堂草坪或行經整潔墓地區,經常會見到園內豎立著為國捐軀者的墓碑、紀念牌;不論當地有幾位子弟兵為保衛故土而陣亡,英勇事蹟都被嚴謹的鐫刻呈現出來。

      人是資產,不是負債
      一九九一年,芬蘭收容了將近四千位索馬利亞難民。如今,走在赫爾辛基街頭,不時會遇見這些族裔家庭。芬蘭在索馬利亞遭逢最血腥內戰之際收容了他們,免費給予他們的孩子完整教育,讓他們在芬蘭社會裡安頓下來,發展生活技能。除了看到裹著頭巾的索馬利亞婦人帶著稚子外,不少芬蘭家庭因無法生育而收養不同膚色的孩童,也有家庭會在正常生育之外,再收養外籍孩子,其中許多是來自中國的女嬰。芬蘭家庭視如己出的培育這些被父母遺棄的孩子,給了這些在原來國家可能無法正常成長的孩童們,一個全然不同的人生與前途。
      人在北歐,看到他們對於基本生命權與人權的維護與保障、尊重,在我走訪芬蘭各地城鎮的時候,俯拾皆是。這些保護自家子民的生命,也賦予他人新生命的實例,其實都是來自對於生命的基本愛護,也是整個社會給予下一代最切身的一堂生命教育課。
      幅員極為遼闊的北歐國家,人丁稀少,也習慣自稱為小國,但生活裡卻多了一份對於人的尊敬與重視。北歐國家政府也習於將人民視為僅有的、珍貴的資產,給予照料與教育。
      一個願意將人視為資產的地方,生命教育裡希望達成的「人人相互尊重」的理念,必定會油然而生。將人視為資產的觀念和想法,對於亞洲人口數較多的國家來說,似乎仍是遙不可及。會不會就因為人口數量多,「人」就顯得不那麼值錢?
      所以,將生命與人的生存視為可有可無、棄之如敝屣也無所謂,也就難以對於基本生命權益產生尊重。和孩子們談「尊重」之前,以及我們教育體制習慣夸夸而談「人本」思維的時候,恐怕都要先想想,如何從整體文化與思維中學會普遍認同保護子女、照料弱勢的觀念開始。
      畢竟,對於生命的尊重與敬意,必須來自整體文化、社會、國家都能以真誠疼惜的心去看待自己的子民,透過教育機制、社會安全與福利體系,把一代又一代的子民拉拔成長,讓人人都有機會,才能進一步期望他們為自己、國家社會,共同創造出一個有意義、有前瞻的未來。

















      第一章從赫爾辛基到台北

      01給孩子成功機會,他們會學得更好

      二○○九年的農曆年前,從北國芬蘭搬回睽違六年餘的台灣,兩個分別是十三歲、十一歲女兒的在二月開學後,陸續銜接上了台灣的學校,分別進入國一和小五的下學期課程。她們曾在幼童時期待過台灣三年,小學後的養成教育都在海外。

      回到台灣的最初幾天,正逢學期末了,趕在過年前校方教務人員即將放寒假前,我們造訪了大女兒將入學就讀的國中。在拜訪完畢就要離去時,教務人員很用心的為大女兒準備了所有下學期的新課本和習作本。一時三刻間,離開台灣這麼多年的我們,看著這層層堆疊的各種新教材,還真不明瞭,寒假不是才剛剛開始嗎?下一個新學期都還沒到,就已經要學生捧著這些課本和習作本?

      想起在國外的學習生涯裡,期末一旦來到,就是完全放鬆的去休假;而漫長假期後的開學第一週或頭幾天,通常是全體師生的就緒日,有時連新課本都還沒送來。大女兒在芬蘭的國一開學日,同學到校後不到一個半小時就解散了。學校唯一做的「大事」,就是讓學生知道真的開學了。女兒拿到新課表,和久違的好同學們來個熱情擁抱,相互分享放假的生活點滴,然後就回家去了。

      有趣的是,當我們回到了應該算是極為熟悉的地方,讓孩子進入故鄉的學習環境後,反倒有著層出不窮的驚奇與疑惑。

      下學期開學後,國一的大女兒所經歷的前三天學校生活,就是出乎我們大家意料之外的:「考試、考試、再考試。」新學期一開始,學校就安排了每個科目的單科「複習考」,對於才從國外回來且仍處於十分狀況外的我們,可算是一場驚奇的體驗!

      女兒開學三週以來,我看到台灣國一生的每一天,就在接踵而至的大中小考試裡度過。天天如此、週週如此。這三週內所經歷的各類考試,大概已足以媲美芬蘭一整學年的考試量了吧。有位老師告訴我們:「段考前,還會有更多、更瘋狂的情況,這裡就是這樣……。」

      對於國一學生才開學不久,就已如此戰戰兢兢的「因應」,真讓我驚訝不已。有時不禁覺得整個教育體制與升學觀念是否已幾近於走火入魔?

      怎麼經歷過所謂的「教改」,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的中學教育不但沒有比過往更活潑、更有效率、更多元、更趨於人性,反而難度更往低年級延展,升學壓力也不斷往國小伸手;整個教學的導向,仍然是以考試、排名和相互較勁來主導?

      其實,芬蘭也有考試,每個科目都有評量,孩子們在考試前都會花不少時間來讀書,所以學習不見得輕鬆。但孩子回國上學的前幾週來,我一直在思考,同樣有考試、有升學,為什麼我們家鄉的孩子、老師和學校,都得如此沒日沒夜、精神緊繃,好像要不停的和看不見的時間壓力賽跑?

      芬蘭之所以沒有三天一大考、兩天一小考,主要是芬蘭的教育概念和教師都認為,學習必須靠時間,而不是靠壓力。唯有經過適當的吸收和累積,學生才能學到應該要學的。沒有經過適當消化與融會貫通的了解,即使老師在短時間內給得再多,練習和考試得再多,也不過是澆灌進去的短暫記憶和應付考試的教育罷了。

      因此,他們極少會使用不斷的考試來幫助孩子們學習,因為不斷的密集測試會使日常的整體均衡學習失焦,也會讓多數的孩子知難而退或甚至自我選擇要放棄某些科目。

      他們重視的是學生能不能理解,以及孩子的思想能不能獲得啟發。所以希望孩子在讀地理時,知道的不只是土耳其的地理位置、高山和湖泊等資料,以及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基本歷史沿革等。他們更想要孩子了解,一個國家的地理、歷史與現今的發展關係,進而認識國際情勢與變動。因此,儘管考題不多,卻會出現要孩子去思考為什麼土耳其社會對於加入歐盟呈現兩極化的論辯?為什麼同樣是土耳其人,東部和西部卻有著極為不同的思想與行為模式等等開放式的申論題。

      這樣的教育,不是靠反覆考課文的字詞、填充題和標準解釋題等可以達成,更不可能以量化性的題型和考試分數來達到。一門課的學習是多元與多樣的,而作業與考核的方式也有很多種,但絕不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成果,窄化成錙銖必較的分數和排名。

      在芬蘭,任何一門課程,不管是一本書的閱讀或是給孩子的作業,都有待孩子去思索與咀嚼,所以芬蘭的老師總是重質而不重量。如果有任何指定讀本或報告要做,那麼就會是這門課一連幾個月,甚至整個學期的主要學習重點之一。

      這種長時間的循序引導,不會讓孩子在壓縮的短時間內分身乏術,弄得筋疲力盡,最後以蜻蜓點水、敷衍了事的方式交差,抹煞學習樂趣。此外,他們從不會將所有科目集中在一、兩天內採大拜拜式的考啊考,因為那樣對一般的孩子並不公平。(芬蘭不採精英教育,認為教育資源是所有人共享的)

      芬蘭以教育「大學生」的方式,用在我們認為還是小孩子的身上;他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潛力與智慧,每個孩子的發展快慢原本就不盡相同。

      當我們的孩子埋首於準備國、高中基測與學測的各種補充教材、重點講義,以及一張張做不完的考卷裡,芬蘭孩子卻是在思考報告該怎麼著手、資料如何蒐集、該如何下筆寫、自己的想法何在、論點在哪裡……從自我組織能力的發揮中,逐步學到終身受用的學習方法與知識。

      曾在芬蘭、法國兩地擔任過語言教師的寶拉?菲利浦(Paula Philip)認為,法國教育和芬蘭教育最大的不同,在於法國要學生去分析雨果、盧梭,然後在考試時寫出老師上課教過一模一樣的答案;這樣的做法,跟北歐國家希望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截然不同。

      芬蘭希望培養孩子一生受用的能力,是具備批判性的思考力。所以,他們要孩子寫報告、論文,願意給孩子更多的時間思考,好讓孩子在理解後能夠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不只是一味拷貝或死記他人的學問。赫爾辛基大學教育學院行為科學院院長派屈克?森寧(Patrik Scheinin)就說:「引述雨果或莎士比亞的話,或許是很不錯的自我表達方式,但是背誦式的教育未必能對學習過程產生有意義的成果。」

      比起亞洲,芬蘭的考試真是不多,而且分數是屬於孩子的,是老師和個別學生的隱私,絕不公開給全班知道,也不會大剌剌的公布排名。他們認為,成績不是用來打擊孩子,更不是讓孩子認為不如人而激發上進心的方式。考試儘管少,但老師都會批改之後再親自一個一個的交還給孩子,充分顧及孩子的自尊與顏面,又能逐一按照孩子的個別學習近況,給予最適當的鼓勵和提醒。

      這樣的理念,是回歸對人的最基本尊重,不必讓孩子在小小年紀就一定要知道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唯有讓孩子建立起對自己能力的正確了解和自信,他們才會真正的進步。所以,芬蘭教育的可貴之處,就在於願意為每一位孩子開啟長期學習的「機會之窗」,而不是任孩子在無窮無盡的試卷與功課中滅頂。

      森寧院長說,來自亞洲的參訪者總會不斷詢問:「為什麼芬蘭學校裡有相對多堂的體育和藝術課,而在數學和科學類課程時數相對較少的情形下,仍能在全球學生評量的PISA 測驗中拔得頭籌?」他總是這般回答:「只有讓每個學生都覺得自己有成功機會,才能真正啟動他們的學習動力,表現愈來愈好!」

      02自我突破,才是競賽重點

      十五、六年前,我曾經在西非的奈及利亞待了四年,認真學會了打高爾夫球。當時,我住的小鎮只有一座高球場,談不上一丁點兒的「奢華」,任何想要打球運動的人,都得在高低落差極大、沒有球車的赤道炎陽曝曬球場上,一待就是三、四個小時以上,挑戰自我的體力與耐力。

      更絕的是,場上的綠草極少,沒有大家印象中綠意盎然的果嶺(Green),只有混攪沙土和機油鋪設而成的「棕嶺」(Brown)。我這麼個台北人,就在熾熱的火辣陽光下,開始了高球學習之路。

      當時的我在地勢起伏的球道上,靠著一股自得其樂的傻勁,揮汗如雨地練球。偶來看著鄰近村落男女老少,頭頂菜籃、水罈從荒地經過,背景襯著西非一望無際的叢林,也為我寂聊的生活帶來些許自以為有趣的詩意。

      後來,我漸漸察覺,自己會在那幾年間持續在酷暑和惡劣地形環境下,練習高球的原因,除了因為所處之地毫無其他休閒娛樂的現實之外,更因為這項運動,充分具有自我挑戰、與大地競賽的精神,而不是得和對手拚個你死我活。

      高爾夫球的最大特色,莫過於讓不同球技水準的人,有機會在同個場地裡共同揮桿、相互競爭。它巧妙地運用了「差點制度」(Handicap System),讓人人都擁有「成功」機會。

      「差點」就是每個人可以被允許犯錯的機會,通常以數字表示。初學者和技術仍待增進者,差點就較高;技術好或乃至職業選手的差點則較低,或是零差點。差點不同的人,是可以在一起打球甚至同場比賽的;比賽結束時,名次計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以每個人的總揮桿數減去差點數之後,再以這個「淨桿數」做為名次排比根據。所以,差點高的人往往會比差點低的人,擁有更大的機會贏得獎項。

      不過,一旦贏了獎之後,差點就會向下修正;相對的,原來低差點者因為允許犯錯的機會少,只要不持續努力,自以為成績好而沾沾自喜,那麼幾次比賽後,差點還是會依據桿數成績不斷向上增加。

      差點,不會永遠維持在一個定點!自我努力與否,決定了差點起伏;而差點更是最具個人色彩的指標,跟其他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個看似沒有一視同仁、對優秀高手好像「不公平」的賽局制度,讓身在其中者覺得,自己終有一天也能從一、兩百桿的總桿數,逐漸打到一百桿出頭,再進步到突破百桿瓶頸,升級到低於九十、八十總桿數的「好手」境地。

      這是個極佳的「階梯式」學習法。它讓人人有希望,讓不同程度、階段的「學子」都有被鼓勵、讚揚、贏得榮譽的機會,同時與技術高強的人同場切磋,憑藉不斷努力而致向上提升。所以,獎勵不會永遠只給最高段的,也會給予扣掉差點後的前三名。終有一天,那些看起來差點高的(允許被犯錯比例高),也有機會自信滿滿地走到階梯的雲端之上。

      03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

      從北歐回國後,陸續在不同的演講中分享觀察、體認芬蘭教育的心得。我不時會提到:「給每個孩子成功的機會,孩子一定會表現更好!」

      但是,這麼一句話,不少台灣師長們可能無法明瞭,也必定會以為:「又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的!荒唐!」因為他們眼裡的「成功」,就是每班的第一名,然後進入明星高中、第一志願;而明星高中裡還要再擠壓出資優中的資優生來。於是,我們原本應該公平對待、鼓勵每個孩子的教育體制,就這麼被扭曲成大家爭相1、評比、競試,以分數區分孩子們的「行」或「不行」,還把學習較弱勢的看成不行就是不行,也吝於再給予更多指導、照顧、啟發、鼓勵。哪裡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

      一直以來,我們對於教育的認知與標準,總以單一模式來教導、要求每個孩子,卻忘了接受教育是每個孩子的「基本權利」。基礎教育的目的,除了讓學生具備基本知識學能之外,更應該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以及對未來的希望,使他們有機會在往後人生中成功的「自我實現」。

      如果,教育工作者、家長、行政官員都能真心明瞭,每個孩子的差異其實不應被當成獎賞指標,就會明白,教育體制不能以如此單一的標準來驅策學生,以分數高低決定賞罰。因為學習階段短暫幾年間分數上的「成功」,並不代表日後成長為人的一切。

      我們設定的成功標準,似乎永遠只屬於少數孩子。國中階段,校方以 PR 值的滿分或高標為終極目標,除了誤以為這就是我們國家和孩子的未來競爭力基礎,更讓受教育的價值觀向下沉淪。師長們三不五時地向孩子灌輸 PR 值九○與九八的差異有多麼大,讓孩子自覺如果沒有因為多了幾分、沒有擠進某座高中,就會讓自己蒙羞、讓虛無的「校譽」受損,荒謬的讓許多孩子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

      一個原本單純的學習歷程,竟然單一化到只以那二%到三%學生所考高分,視為資優成果,把所有考試從高分數學生一路往下排,大剌剌的將○?一分當成學生一較高下的門檻,還把高分視為「成功」?我們真是窄化了孩子的思想,壓縮了師長的視野,限縮了教育的啟發性、鼓勵性,更抹煞了教育最起碼的「公平性」。

      每當,北歐的教育官員和教育工作者以相當具哲理的語言告訴我:「唯有自己和自己競爭,才是最健康、最有意義、最為正確的學習方式!」「只有讓孩子自己學到,他們才會再樂於繼續學習……」「給孩子成功的機會,才能真正啟動他們對於學習的熱忱與動力!」我都會深深悸動。因為,教育成功的「祕訣」無他,就是「公平的善待每個孩子」。這個看似極為簡單,卻有著深奧人生哲理的教育與教養理念,更是對生命的絕對尊重。

      有時,我們會想,某些西方先進國家的教育到底好在哪裡?歸根究柢,就在於他們願意用多一點心思,去尊重了解每個孩子的不同差異。況且,生命的可貴之處,就在於百花齊放、萬物齊長。既然,我們都不能以相同標準要求每朵花兒了,又豈能期待可以用同樣的土壤水分,讓每朵花都綻放出一模一樣的光芒呢?

      所以,給孩子成功的機會就好比高爾夫球運動裡的差點制度。一個專業的老師,是可以有效率、講公平的運用差異化的施教與評量方式,讓每個孩子都擁有逐步建立自信的機會。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頁數:272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特點





    • 作者:陳之華








    • 出版社:親子天下




    • 出版日:2010/6/30








    • ISBN:9789862411667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限量特惠的優惠按鈕↓↓↓

    我要購買

    成就每一個孩子 討論,推薦,開箱,CP值,熱賣,團購,便宜,優惠,介紹,排行,精選,特價,周年慶,體驗,限時

    以下為您可能感興趣的商品

    注意:下方具有隨時更新的隱藏版好康分享,請暫時關閉adblock之類的廣告過濾器才看的到哦!!



    (中央社記者陳朝福高雄20日電)洪姓男子累趴睡倒在贓車上,睡到忘我把腳壓在喇叭上導致喇叭聲大作,民眾報案妨害安寧,高雄市警方趕到洪男仍昏睡,查出是已報失竊車輛,叫醒洪男逮捕。

    高雄市警察局苓雅分局今天表示,接獲民眾報案在凱旋二路上一處停車場內汽車喇叭聲妨害安寧,員警到場發現發出喇叭聲的一輛白色自小客車上一名男駕駛沉睡,因為睡到忘我,腳壓在喇叭上才導致喇叭聲大作。

    員警先拍打車窗試著叫醒這名駕駛,但仍昏睡,再利用警用電腦系統查詢車主身分時,發現這輛車子為報失竊車輛,不敢大意立即通知支援警力開來警備車擋住車頭,並分析無危險後直接開門叫醒這名呼呼大睡的嫌疑人。

    警方表示,被員警團團圍住的竊嫌還睡眼惺忪揉著眼睛不知發生什麼事,員警查出是有多項竊盜及毒品等前科的洪男,他也承認車子是偷來的,由員警壓制逮捕,並當場搜出安非他命、一粒眠及吸食器,以及偷來的筆記型電腦、手表和證件等。

    警詢後、全案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及加重竊盜罪嫌送辦。1051120

    中國時報【(楊宗翰)】

    蔡琴11日在香港展開「百萬精華」巡演,第5度登上紅磡開唱,她穿一套鑲有3000顆水鑽的翡翠洋裝華麗開場,還問粉絲:「你們真的不會嫌我老嗎?」再強調:「我全身上下、從裡到外都是真的,沒有到過韓國微整。」出道35年的她享受舞台,打趣說:「不要問我何時退出歌壇,也不要等我退出『人壇』才給我三鞠躬、想起我的演唱會,請在我活著時來看我現場演唱。」

    var LIGHTBOX_DARLA_CONFIG ={"useYAC":0,"usePE":0,"servicePath":"https://tw.news.yahoo.com/__darla/php/fc.php","xservicePath":"","beaconPath":"https://tw.news.yahoo.com/__darla/php/b.php","renderPath":"","allowFiF":false,"srenderPath":"https://s.yimg.com/rq/darla/2-9-9/html/r-sf.html","renderFile":"https://s.yimg.com/rq/darla/2-9-9/html/r-sf.html","sfbrenderPath":"https://s.yimg.com/rq/darla/2-9-9/html/r-sf.html","msgPath":"https://tw.news.yahoo.com/__darla/2-9-9/html/msg.html","cscPath":"https://s.yimg.com/rq/darla/2-9-9/html/r-csc.html","root":"__darla","edgeRoot":"https://s.yimg.com/rq/darla/2-9-9","sedgeRoot":"https://s.yimg.com/rq/darla/2-9-9","version":"2-9-9","tpbURI":"","hostFile":"https://s.yimg.com/rq/darla/2-9-9/js/g-r-min.js","beaconsDisabled":true,"rotationTimingDisabled":true}var t_MediaGalleryBobaSpotlight_start = new Date().getTime();



























    1 - 25 / 30

    經典























    蔡琴11日在香港展開「百萬精華」巡演。(楊宗翰)











    1 / 30





    中時電子報

    評價



    2016年11月13日週日 台北標準時間上午8時00分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Twitter

    Share to Pinterest







    Close

    Previous imageNext image









    var lightbox_ult_mid="spotlight_article_embedded1",lightbox_ult_mit="Article Body",lightbox_ult_site="news",lightbox_ult_region="TW",lightbox_ult_lang="zh-Hant-TW",lightbox_default_spaceid="2144404890";

    var t_MediaGalleryBobaSpotlight_end = new Date().getTime();

    下面附上一則新聞讓大家了解時事

    工商時報【陳宥臻╱台北報導】

    陸客不來,高雄2017年和2018年三大五星級酒店開幕,新增1200間以上房間,市場傳出當中有新飯店將推出6000元以上房價。目前全高雄平均房價最高的漢來大飯店總經理林子寬表示,高雄飯店房價長期被低估2成以上,甚至只有台北的一半。

    陸團減少,根據觀光局資訊,高雄整體觀光飯店住房率跌至66.95%左右,風景區也只剩約60%水準。不過未來2年,有三大重量級酒店預計開幕,包括義大亞洲廣場加盟萬豪酒店,Hotel Indigo(英迪格酒店)和晶英酒店,等於新增1200多個房間,市場傳出平均房價挑戰6000元以上。投資33億元興建的高雄晶英,與日本米其林餐廳UKAI合作,尚未開幕就讓老饕很期待;Hotel Indigo是主打精品酒店;另外,義大亞洲廣場加盟萬豪酒店,預計2018年試營運,與購物商城、電影院等複合式開發。

    漢來酒店是目前高雄房價最高的飯店,為3800元。林生日禮物子寬表示,對於五星級酒店進駐高雄,拉高房價,對此樂觀其成,因為對於漢來房價也會有幫助。

    林子寬進一步表示,高雄飯店的平均房價只有台北的一半,以漢來為例,房價應與台北五星級酒店如六福皇宮、晶華酒店等差不多,但北市平均房價7000元一晚,高雄應該有其7成水準,大約在4900元左右,等於房價長期被低估2成以上。林子寬也坦言,希望陸客不來只是短暫現象,但高雄也應該多方爭取觀光、商務客。

    成就每一個孩子 推薦, 成就每一個孩子 討論, 成就每一個孩子 部落客, 成就每一個孩子 比較評比, 成就每一個孩子 使用評比, 成就每一個孩子 開箱文, 成就每一個孩子?推薦, 成就每一個孩子 評測文, 成就每一個孩子 CP值, 成就每一個孩子 評鑑大隊, 成就每一個孩子 部落客推薦, 成就每一個孩子 好用嗎?, 成就每一個孩子 去哪買?


arrow
arrow

    dbrpzrbr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